重温苦难辉煌 汲取精神力量——民政部党组赴西柏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侧记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4-02
本报记者柳旭
3月的西柏坡,春和景明,万象更新。27日上午,在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的带领下,民政部全体在家党组成员和驻部纪检监察组、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单位和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负责同志一行50余人,心怀崇敬与神往,来到这片红色的土地,现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接受政治灵魂的洗礼与思想认识的启迪。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个小山村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郑重告诫,提出了“进京赶考”的历史命题。在这里孕育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滋养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英勇奋斗。
在西柏坡纪念馆前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五大书记的铜像。铜像下方是“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金色大字,在鲜红底色的映衬与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肃立在广场,注视着铜像,耳畔响起《红旗颂》荡气回肠的旋律和工作人员慷慨激昂的讲解,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那段令人难忘的革命岁月。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大家齐声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对国歌的歌词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强烈的共鸣。
国歌唱罢,李纪恒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前,向五大书记铜像敬献花篮,在仔细为花篮整理敬联后,他与大家一起向铜像三鞠躬,表达了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随后,李纪恒高举右拳,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一句句铮铮誓言,映照着共产党员的初心。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一张张历史照片引人驻足,一件件实物展品令人惊叹,一段段革命故事让人思绪万千。通过10个展厅的系统展示和介绍,大家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在三大战役展厅,讲解员的一曲支前民谣唱出了革命战争年代解放军与老百姓的军民鱼水情,歌声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中共中央旧址,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毛泽东曾经伏案起草数百封电报的办公桌、党中央指挥了24场战役的中央军委作战室、解放军战士用缴获的红蓝铅笔和纺线绘制的作战地图……看着这些简陋的设施和设备,大家对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续奋斗。
在当天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家还集体观看了资料片《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参观了“无名丰碑”党的隐蔽战线对敌斗争展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的革命历史以及西柏坡精神有了更加立体、全面的了解。
参观学习结束后,民政部在西柏坡召开了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交流现场学习的认识和体会,并对民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如何走稳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作出全面部署。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弘扬西柏坡精神,就应当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民政部档案资料馆馆长闫志壮表示,民政档案工作者要以西柏坡精神为指引,用档案见证党的百年辉煌,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百年奋斗历程,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河北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郑晓铭表示,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切实解决好民政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民政部青年理论学习示范小组成员代表毛启凡表示,一天的学习时间虽短但影响深,要把学习收获转化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锤炼党性修养、锻造过硬本领的动力,为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奉献青春力量。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而来,又将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再出发,奔向新的伟大征程。让我们从党的伟大历史中汲取力量、团结拼搏、接续奋斗,以‘赶考’的豪迈姿态,投身气象万千的伟大事业。”在总结讲话中,李纪恒向民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求。他强调,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好把稳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的政治航向;必须始终坚守为民情怀,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精神血脉,担当起新时代赋予民政人新的历史使命;必须认真履职尽责,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民政力量。
历史因使命而壮丽,未来因奋斗而辉煌。参加现场学习的全体党员干部一致表示,要传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努力向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3.31)